2008年5月20日

沒有馬英九的馬家庄

(本文同步刊載在立報)

隨著馬英九當選總統,苗栗通宵的馬家庄也成了新的觀光景點,這會不會是另一個西庄呢?

當陳水扁總統聲望如日中天時,西庄每到假日成了觀光客必經的景點,總統的老家,總統的老媽,以及《陳水扁的震撼》中提到的刻滿數字的牆壁,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故事。

馬英九因為在擔任法務部長期間,認識了一位朋友,知道了馬家庄,開始了他扶風堂祭祖的習慣,這也成了他與客家產生連結的最重要證據與佐證。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在馬英九擔任市長期間成立,直至馬市長八年任期屆滿卸任,每年馬市長赴通霄祭祖,台北市客委會必動員台北地區,客家社團的意見領袖、社團鄉親共乘遊覽車來趟馬家庄之旅。一來捧人場、二來拍「
馬」屁、三來做業績。

不僅如此,在台北市政府客委會的出版品刊物中,更由黃前主委親自敬述文案當刊物封底或封面,記述著馬英九與馬家庄的關連,而因為馬家庄是客家庄,所以馬英九與客家也產生了關連。

根據台北市政府客委會出版品《客家文化季刊》創刊號的記載顯示,馬家庄原本是個默默無名的地方,如果不是因為馬英九這樣的政治人物,恐怕也很難使人對馬家庄產生多大的關注,而馬家庄內所謂的「客家因素」,也因為社會環境及與週遭族群互動通婚等因素,使得客家話成了馬家庄內隱形的語言,反而是閩南語成了生活上溝通的語言。

如果馬家庄沒有馬英九,馬家庄到底有什麼特色?如果客委會不為了拍馬屁,不為了每年年初二馬英九「返鄉」祭祖發紅包,客委會可以為馬家庄做什麼?找出馬家庄真正的內在價值及在地生活脈絡,才是對馬家庄人而言較為適當的作法。

如果馬家庄沒有了馬英九,馬家庄還有什麼可以看?未來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更不應該重蹈台北市客委會的覆轍,將一個中央部會的單位,搞成了馬家庄遊覽公司的承包商,然後拍馬屁、作業績。反到應該投注對的資源與方法,將馬家庄內的客家特色與以展現,讓馬家庄自己來成就馬家庄,而不是馬英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