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誰誤解了聚落保存區Ⅱ - 我們是否失去了五溝水!?

 探芹草/
棲地已遭破壞的五溝水珍稀水中植物
探芹草

探芹草(Hydrolea zeylanica)是台灣唯一田亞麻科植物,1904年第一次被英國植物學家Faurie在屏東縣萬金村被採集發現,隨後便一直未有採集紀錄,直至1994年再度在隔鄰的五溝水村被發現。

當你閱讀到這篇文章的同時,相信你應該也已經看到這段時日以來,經由五溝水守護工作站(以下簡稱:本站)、報章媒體及熱心網友所公佈,五溝水湧泉濕地遭受破壞的種種畫面。然而不幸的是,畫面中的河段正是此一珍稀野生植物探芹草的棲地。本站最後一次在野外棲地發現她,已經是兩年前的事,當時的野生株數已經是屈指可數。

探芹草是台灣唯一田亞麻科植物,野生植株已少見。
(照片提供:劉育宗)
這一天的到來~~~

其實是早在預料之內的事,只是當時沒能想像得到會是這幅場景。雖然痛心卻也無能為力。關於五溝水在2008年被劃設為聚落保存區後的一些發展問題,以及為了推動這樣的保存計畫,本站所執行操作過的一些案例,於〈誰誤解了聚落保存區 - 在五溝水的故事(2012/8)〉一文中已有相當多的敘述。

在撰寫前文的同時便已開始醞釀此文的構想,文章內容將觸及到五溝水聚落內部的問題。今日五溝水的樣貌,不諱言的跟社區內部條件、社區能量及村民對聚落發展的想像息息相關。延續著這樣的問題意識,我們得繼續探討我們是否失去了五溝水(濕地)!?
2013年2月,新赤農場台水工程已經開挖至五福橋上遊,逼近五溝村的大門口。五溝水守護工作站首次公開此照片後,引起眾多網友與媒體關注,認為政府對於兼顧溼地保育的治水工程食言。
很快的,3月時便已完成堤防灌漿作業,只剩下將泥土撥回坡腳加固。
三合水位五溝水村東側,是地勢較低之處,圖為大林溪原本綠意盎然的面貌,今已遭受堤防工程破壞。
區域水文與地理環境

要理解整件事情的發展與原委,恐怕得囉嗦點概述一下區域周邊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條件。五溝水位於北大武山下屏東沖積扇平原扇頂,東臨萬金村及赤山村(距離約1KM),西臨泗溝水村(2KM),南臨佳佐村(3KM),北倚成德村(2.5KM)。在地形上呈現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勢。

於佳平山上俯瞰屏東平原,整個屏東平原都是湧泉區。
水文條件上主要有伏流水及地面水,伏流水主要來自大武山、佳平山及其山腳下大面積台糖土地的地面水入滲所形成,因壓力關係在五溝村及成德村兩處的主要河道或溝圳內冒出形成湧泉。事實上,屏東平原沿著大武山山腳,自九如一路往南經潮州到佳冬沿海,都遍布有豐沛的湧泉地下水。地面水則以萬金村東側,佳平山北端馬仕野溪為最上游,平日乾涸見底,夏季遇雨則溪水暴漲漫淹於今台糖土地,也是所謂的洪泛平原。

所有的水一路往下游五溝村東側之大林溪匯集,此地位處五溝水上游各聚落間地勢最低窪處,有多條河道湧泉匯集於此,地方人稱此為三合水。大林溪因屬於區域型的水域所以河道不寬,於五溝水東側往西南方向流,在村莊的南側與佳平溪匯流,屬佳平溪的支流,再一路向西於泗溝水村匯流至東港溪。

降雨型態也是此地重要的水文條件,南台灣屏東整年度降雨的枯豐比約為1:9,夏季降雨型態多為午後雷陣雨,短時間內將所有的雨量以強降雨的方式降下。由於河道寬度不足,強降雨容易因為雨水宣洩不及而溢出河道,因此自萬金、赤山兩村往五溝水方向的大片台糖地或墓葬用地,即成了天然的洪氾區,也是地下水入滲區,而低漥處靠近河道的地方,如:大林溪匯入佳平溪的匯流口一帶,則成了標準的夏季季節型濕地。
佳平溪上游週邊村庄及水系示意圖。
由於它符合水深不超過6公尺,具有調節洪水量及微氣候的功能,所以他被稱之為濕地,而不是會積水的低窪地。也因此這些會洪水氾濫的地方(各村與村的交界區)於歷史上沒有形成聚落,只有居民零星的農牧或殯葬使用。

上圖為雨季時滯洪溼地;下圖則為旱季放牧、休憩使用,草原中兀自突起的榕樹為此地地標。(照片提供:劉晉坤)
此地早期原為一大片的水田,後供放牧使用。每遇夏季雨季來臨時便蓄積了來自上游大量的洪水,形成季節型的河道溼地,溼地中央的榕樹是此重要的地標。溼地功能的發揮將可減緩下游淹水的危機。當洪水退去,露出的草地成了民眾牧牛最佳的牧場。(照片提供:劉晉坤)
區域治水的難題

五溝水的區域治水難題其實並非多嚴峻的工程,他要解決的只是四個村(萬金、赤山、五溝水、泗溝水)小規模的區域內的排水問題。以傳統的區域水文條件來說,只要讓降雨所形成的地面水,可以在溪溝內或在台糖土地上漫流,五溝水的濕地就可以發揮滯洪功能,減緩下游村庄淹水的危機。

從上游萬金、赤山兩村探討起,此區聚落內原本是一個不會淹水的村莊,即使更上游的馬仕野溪遇到夏季豪雨爆漲,只要雨量可以在廣大的台糖土地上漫流並入滲至地底形成伏流水或地下水,對於上游的村庄,都不致造成淹水的危機。

但自民國75年,一片佔地約70餘公頃的萬金營區於萬金村的北方落成,及屏185沿山縣道的興築而墊高的路基,使得大面積的平地森林不見,興建營區與道路所鋪滿的水泥、柏油,除了雨水入滲的面積減少。原本應該漫流在於台糖土地的上的地面水,因為不透水層增加、墊高的路基形成攔水牆,迅速的將水沿著邊溝排放,使得大部分的地面排水、營區排水及更上游馬仕溪溝的排水,快速而集中的往萬金、五溝水排洪。而萬金社區段的排洪道又因為道路建設、聚落的擴張發展,未有良好的排水設施規劃,致使排洪道淤積,排水過慢而回堵村莊,形成萬金村淹水的主因。

再往下游一點的五溝水,聚落內的淹水問題成了居民關注此排水工程立場與否的關鍵因素,支持者謂聚落會淹水,反對者稱聚落不會淹水!然而事實是,聚落內的淹水以劉氏宗祠前的廣場及南柵伯公前的河溝為主,其餘則為少數檳榔田及戶外農田。問題的關鍵在即使不是住家內淹水,河岸邊私有地的地主都不願意土地遭受河水沖刷、導致土方崩塌或土地被水淹沒,這種擔心財產流失的恐懼感,讓地方形成一股希望盡快加蓋水泥護岸,保護邊坡,並迅速將水排出的聲音。
五溝水吳老先生獨自清理因為河溝淹水而到處飄流的樹葉,此情景每逢雨季到來皆可見,一但雨停後,淹水也會很快退去,不會淹至住家。(照片提供:劉晉坤)
再往下游的泗溝村(泗溝水),因為位在佳平溪與東港溪的匯流口,臨近主要河川,只要有豪大雨特報則必淹水。保護五溝水濕地,使上游發揮滯洪功能,減緩更大量的水往下游泗溝水流去,將有助於減輕泗溝村淹水的災情。

永久屋選址錯誤導致後續問題

一場無情的風雨,超過3,000mm的豪雨將全台灣估計一整年的降雨量,一夜之間如洩洪般驟降,2009年這場莫拉克風災,對南台灣眾多鄉鎮及原住民部落造成極為嚴重的災情。屏東縣政府為安置家園已遭毀的泰武部落居民,決定將部落安排遷村於萬金營區旁的台糖土地上,興建佔地約10餘公頃,共有200多戶住家及1所泰武國小,命名為吾拉魯茲的永久屋基地。此選址所在地,即為上游馬仕野溪夏季雨水爆漲時的泛濫平原地。

因為是救災,顧慮到遷村居民與原泰武部落交通上的便利性,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大面積的土地以方便興建永久屋基地,並解決所有行政程序上土地產權的問題,成了選址的重要考量,臨近的台糖地因為面積夠大、產權清楚、土地平整,條件充備無疑是最容易的選擇。而迫於救災安置的時間壓力下,未能仔細評估選址的合理性及環境影響調查,資訊未充足的條件下做出的決策,使得原本的洪泛區因為永久屋的興建,墊高了地基,改變了區域水文的排水條件,解決排水問題成了接下來所有難題的開始。而究竟是誰做出此一政策決定?

為求一併解決萬金村淹水及吾拉魯茲永久屋基地的排水問題,屏東縣政府水利處打算沿著現有萬金至五溝水的排洪路線,加蓋水泥涵管及護岸,擴大原有溝渠為三倍大,希望能將更大量的水以更快速度排往下游,並計畫拓寬五溝水現有河道(大林溪),讓洪水沿著大林溪、佳平溪一路排放至東港溪,此即為所謂「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聯外排水改善工程併辦土石標售」一案。

衍生了哪些問題?

因為新增了永久屋基地內居民、學校、民生用水及道路排水的排水,致使排洪量增加,加大的管線讓更大量的水以更短的時間直衝五溝村,村民擔心起:一、加深五溝村聚落淹水的問題,二、水質汙染湧泉,三、工程破壞濕地生態。及拓寬河道加高堤防,讓水直接排入佳平溪,首當其衝的當是下游的泗溝村,而緊接著受害的,就是本工程最為爭議的五溝村,及濕地生態受工程影響。區域水文的改變,也影響了區域內居民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生態。

從大林溪五福橋起算,本工程最末端全長750公尺的河段,就是濕地生態水草、魚群等的重要棲地,也是濕地功能得以發揮最主要的區域。大量的湧泉、天然的土堤以及棲地的完整,這裡是低海拔淡水魚群的種源基因庫,是南台灣枯水期間,是遭受汙染嚴重的東港溪魚群的避難所。根據林務局湧泉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五溝水的湧泉生物多樣性指標,於全台20多個湧泉研究點中,綜合排名僅次於花蓮馬太鞍濕地,排名第二,學者稱之為「東港溪的諾亞方舟」。
屏東石龍尾是五溝水湧泉裡,唯一以屏東命名的水草。
極樂吻鰕虎的也是在此濕地內極為常見的物種。
官方初期的溝通誠意

自得知此工程訊息並了解其影響結果後,本站對工程開始進行資訊的蒐集與研判,基於對聚落發展、生活環境及生態破壞的擔憂,本站不斷的透過各種管道與相關團體討論、會商,研擬對策,也尋求外援團體的協助,希望可以在沒有任何工程干擾的情況下,完整的保護住濕地。

2011年4月,在幾個地方團體與環保團體的協助下,本站拜訪了屏東縣曹縣長尋求解套的方案。初期我們獲得屏東縣政府較為正面且積極的回應,會面後的兩個月內,水利處及工程規劃單位於五溝水召開了一連兩場的說明會,曹縣長更當面承諾未達社區共識之前,寧可將工程經費退還回中央(重建會)也絕不開工。

曹縣長的承諾對本站及相關團體宛如一劑定心丸,說明會後相關的建議也交由規劃單位重新更改施工設計。根據同為五溝水子弟,也是屏東縣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朱玉璽老師的說法:「此後這段期間,有一再的去電水利處詢問後續(設計進度~~~),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堤防工程設計案還在修正中,待確認後(這四個字是重點)會再通知。」

提出「徵收私有土地,劃設國家濕地」的配套措施

這段期間,本站除了選擇相信與等待,也嘗試著接觸一些河道旁的地主及社區居民、試圖提出適宜的解決方案,尋求地方的支持。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知,地主多半因為年紀大、土地泥濘、又年年沖刷崩塌而無法耕作,所以希望土地可以被徵收。因此「徵收私有土地,劃設國家濕地」成為我們謀求此案配套的行動策略。

「徵收私有土地,劃設國家濕地」一來可以使地主免於土地被河水沖刷,造成財產流失的損失,符合地主的期待,二來也可以避免河岸堤防興建的必要,讓自然土堤可以保存,濕地可以永續,再來還可以減緩下游泗溝水的水患問題。

地主公聽會開啟地方行動的序幕
同年十一月底,水利處發文召集地主於萬巒鄉公所召開地主公聽會。但公共工程為何只對地主召開公聽會?這是本站初接到此訊息時第一個產生的質疑。

公聽會上,本站對於堤防變更設計待確認後這四個字有了新的體認,我們得到的說法在這場會議上就變成:「此案已設計完成,因( 時間壓力 / 成本考量 / 行政程序~~~ )等原因,所以不得不施工~~~。」總之官方說了一堆理由,壟斷了幾乎所有的資訊與權力,即使我們質疑,一時間還真不知該如何研判這些說法(不得不施工的理由)的可信度。一幕幕民粹治水、理盲治水的操弄策略就此展開。(詳見: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官員嘉言錄)

(一)、會議資料不齊備
自說明會到地主公聽會上,官員手頭有資料時,與會者皆無資料,當官員有彩色版施工設計圖時,民眾卻只有黑白版,利用各種小手段製造各種資訊不對稱的落差。面對民眾的質疑,水利處長還嘻皮笑臉的說:「這麼一大本設計圖,給你也看不懂,我們為了環保少浪費紙張,樹都快砍光了云云~~~」。

(二)、土地徵收與否?
對於本站提出「徵收私有土地,劃設國家濕地」的解套訴求,水利處一概以:「一、沒錢;二、沒時間」答覆。然而面對地主提出徵收補償的提問時,水利處竟說:「工程不開工就不徵收。」

水利處操作了萬金、赤山、五溝水、泗溝水等村的區域治水矛盾,說五溝水阻擋施工,造成上游萬金村的淹水壓力,操弄河岸邊地主,製造地主對於土地流失的恐慌使地主心生恐懼,使地主對本站產生不滿形成社區的內部矛盾,開啟一連串的民粹操作。

(三)、「環保團體」壞事

面對水利處一再以環保團體稱呼本站,操作環保團體=外來團體=阻擋工程=造成地主財產損失的印象。可以說是對本站一個較大的致命傷,即使我們早已意識到這問題,也盡可能的以在地社團自稱,但公部門不斷的在必要的時刻使用各種方法暗示或明示地主,說這件工程不關環保團體的事,是地主的公聽會,藉此痛斥環保團體都不了解地方(地主)淹水的痛苦。

轉折與質疑?

何以屏東縣政府在短短數個月之間出現如此大的態度轉折?縱使我們對此有一些可能性的懷疑,但始終無法證實或求證。然而問題是公共工程只對地主召開公聽會的合理性與工程的公共價值何在?民眾確實也是看不懂那一大本厚厚的所謂專業規劃的施工設計圖,

但官員於說明簡報或答覆民眾意見,以操弄民粹、操作地方對立情緒、未進行具體評估報告即答覆不可行的治水專業、行政專業又在哪?全然枉顧其專業形象與公部門的公共責任。這場地主公聽會,可以說是正式拉開公部門與地方團體戰線的序幕。

面對排水工程決策的設計規劃,於規劃前期難道沒有民眾參與意見表達的空間?又若遇問題,在變更設計的時程上,哪個時間點才會是適當的?才不會遇到太早去電詢問,答以待確認後~~~,一旦確認後卻得到此案已設計完成這般的窘境。

三黨立委搶救五溝水濕地公聽會

隔年2012年2月2日,這天不僅是國際濕地日,更是我國第八屆立法委員宣誓就職的第二天。曾任環保署副署長的國民黨籍新科立委邱文彥與五溝水素有淵源,而邱委員本人向來也高度關心濕地保育。在邱委員的居間穿梭下,五溝水濕地的議題有幸邀請到關心濕地的親民黨籍不分區立委張曉風老師,及一向關心環境議題的民進黨籍田秋堇委員的伸援,促成了跨黨派三黨立委於立法院共同召開公聽會。當時的心情說穿了像極了死馬當活馬醫~~~,也是本站將行動檯面化以來,第一次露出轉機的曙光。

立院公聽會後隔天(3日),行政院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屏東縣政府水利處等官員驅車親赴五溝水了解此案,同意暫緩施工變更設計,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隔週(14日)於吾拉魯茲活動中心內召開跨部會協調會。次日(15日)三黨立委(邱、張、田)及相關單位等官員,再度親赴五溝水協調工程設計規畫案,承諾協助五溝水濕地劃設與私有地徵收。此後直到5月間,也有多次的現場會勘與協商。
三黨立委親赴五溝水體驗溼地豐富的生態並允諾協助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
跨部會協調會

於跨部會協調會(14日)上,會議由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顏久榮執行長及水利處長謝勝信主持,水利處長依然延續他於地主公聽會時的態度,操作地主與本站間的內部矛盾。更善用其語言政治的使用,交互著客家話與普通話,向在場地主、官員、環團等講述不同的立場訴求。

於此協調會上,水利處長第一次親口承認,永久屋基地的選址不當,水利處當初也是持反對意見,但因為選址是政治決定,水利處基於公部門的角色只能設法解決排水問題。此段告白,除了證實此排水工程案只是用莫拉克風災重建的經費來解決區域排水的問題,將上游的問題轉移至下游外。所謂的政治決定到底是誰做出此決定?有無瑕疵?是否也主導了後來排水工程的決定,這點還有待釐清。
地主鍾先生接受媒體採訪,表達希望工程盡快進行。
協調會上本站所遭遇到的待遇,連會議場上簡報用的投影機、布幕等設備,都是本站臨時因為官方沒準備,才在充忙間開車回工作站載運至現場架設才得以完成簡報。面對種種對於排放水水質與生態破壞的問題時,官方保證的說法是:「保證水是白色的」、「保證護岸還會綠油油的」、「保證符合二級排放標準」、「保證完工後還會有生態」、「保證還會有水草」~~~。

我們介意的不是那些官方的小動作,我們在乎的是五溝水的湧泉水質應該比照水源區的對待標準,綠油油的護岸極有可能是外來種,二級排放水的標準到底官員敢不敢下去玩水、能不能用來洗衣服?恢復後的生態能否維持原有條件? 這些我們都很懷疑,也沒那個專業來理解何為二級排放標準。

我們知道水利處對於反對意見的態度在於處理,而不是對話。水利處用一種處理對付反對意見的態度來看待此事,而非真心的想與公民團體進行對話。

提出「上游分洪、下游滯洪」的替代方案

為了能順利解決此案的爭議與釐清矛盾,本站拜訪了諸多水利專家、生態學者、及公部門或工程界的退休人士。我們聚焦在幾個問題上:1、上游(馬士野溪)增設分洪道。2、中游(萬金村)設置滯洪池減少迅間排洪量。3、下游(五溝水)徵收河道旁私有土地成為天然滯洪溼地。4、確保汙水處理系統維護湧泉水質。5、溼地生態敏感帶(五福橋下游750公尺,也是整個工程的最末端)變更施工設計。

面對分洪的問題,馬仕野溪的地勢高差足以將水直接排入東港溪分洪減少流經萬金、五溝水的排洪量,唯水利處曾表示過:「礙於政策,現行的水利工程無法開挖新的河道(分洪道),只能在現有河道範圍內進行~~~。」於是本站實地走訪了馬仕野溪,找尋到遭人為改道的馬仕野溪舊河道,試圖尋找替代方案,希望減輕排水工程對下游的衝擊。

學者也提出研究數據指出,屏東平原扇頂土地的地下水滲透率每天可深達10公尺以上,很適合進行上游滯洪空間的使用,還可補充地下水含養量。水利處不僅未能拿出可信的評估資料或調查報告證明不可行,卻一再面露為難表達沒預算、沒時間,顧左右而言他,要本站提出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這時候的水利處,全然忘記了他口口聲聲的行政經驗與專業治水,竟要求民間團體提出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卻不願意提供相關的調查報告與數據資料。

在協調過程中,當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長於私底下對著來自中央莫拉克風災重建會的執行長稱呼一聲︰「師父,我跟你報告~~~」,我們發現那種官場上公共工程裡的私人裙帶關係與馬屁文化等陋習,竟是如此糾結的盤根在官僚系統內,決定了公共工程的治水思維。
五溝村前村長宋漢雄先生,代表地主向三位立委及工程會主委報告地主心聲。
妥協與犧牲

為了工程預算執行率、不希望與村民地主對立,亦負擔不起「阻擋工程導致區域(萬金、五溝水)淹水」的罵名,無奈之下本站妥協同意大林溪五福橋以上的工程段可以先行開工,五福橋以下的爭議段則協調變更設計。

此後本站與水利處官員、設計規劃單位進行了無數場現場會勘的作業,直至達成採用較為輕量化,注重生態保育工法,及怪手不進河道的方式進行施作,由規劃單位重新設計,並待與社區說明報告同意後方可施工。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同意規劃單位重新變更堤防設計。然而要說明的是,我們並未與水利處達成任何工程上的共識。我們也知道當工程進度一再推進,這樣的妥協總有一天會將工程壓力壓在五溝水的大門口。

果不其然,近日於網路上、報章媒體所流傳的各種照片、影片就是這個妥協的後果。這樣的妥協,導致了此後所有的會勘與協調都是在工程勢必會進行的前提下進行,除了一些我們絕不接受的方式之外,協調內容只剩堤防該怎麼做?如何生態?如何工法?怪手怎麼挖?但不論堤防怎麼做,如何生態?如何工法?政府的決策被廠商綁架,廠商的規劃設計被技術綁架,最後真正決定堤防可以怎麼做、應該怎麼蓋的,其實是廠商的技術(工法)與政府預算的多寡,而所謂的專業只是治水工程前的脂粉。

區域治水的衝突,民粹治水的理盲,不得不的妥協,犧牲的就是動植物棲地生態與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
於會勘協調現場,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長謝勝信,手持地主陳情書操弄地主情緒,製造地方矛盾。
當村民面對國家

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引發一場遷村,選址的錯誤,激化了區域內治水的矛盾。在短短的2年期間,本站摸索學習著如何與立委、中央級官員、縣府一級主管、來自中央與地方的各種事業主管機關、工程包商互動、協調、聯絡。

對於濕地畫設的範圍,營建署主張以河道為主,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營建署考量等到工程施工完成後,再行劃設國家重要濕地。然而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問題,原本大片的季節性洪泛濕地,之所以是濕地,就是因為此地地處低窪,緊鄰河道匯流口,有大量的水會聚集於此,產生滯洪的效果。一旦工程施作後將河道築堤,破壞了河道與濕地間的連通性,將使赤山、萬金兩村溢流而來的洪水無法憑著濕地滯洪功能發揮得以慢慢排放,反可能因為堤防的阻擋而增高上游村莊淹水的危機;河道內則因為水量加大而加劇了下游泗溝水地區的淹水情況,也提高了五溝水村庄內淹水的可能,濕地功能盡失。在政治關係的考量下,營建署不願意得罪地方政治,選擇了與政治妥協而再一次喪失了拯救這塊濕地的機會。
本站站長負責向營建署濕地審查委員報告五溝水溼地的生態價值。 除了對於畫設範圍委員們認為有必要再做調整之外,基於政治考量, 營建署認為要等到水利工程結束後再進行劃設,錯失了一次拯救濕地的大好機會。
屏東縣政府文化局在整件事情發展的態度上則更顯曖昧,一來他必須顧及同為縣府一級單位的水利處,避免破壞縣府團結的氣氛,現實的考量上卻是水利處形勢比人強,曹縣長關愛的眼神投向了水利工程的建設。

在本站極力尋求縣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區》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援與抗衡工具(文資審查會議)時,文化局將所有的答案歸諸於「五溝水聚落保存及再發展計畫」尚未完成,一再的表現出礙難配合或於法無據的態度。在濕地劃設的這件事情上,文化局更具文表達希望濕地的畫設範圍與聚落範圍切割,避免造成管轄範圍衝突的情形。(詳見〈誰誤解了聚落保存區〉)

而今於文化局最新完成結案的「五溝水聚落保存及再發展計畫」報告中,竟直接將濕地框架在聚落保存區的範圍內,而不再顧忌管轄範圍衝突的問題。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期待,但事實上是,聚落保存區的公告劃設範圍本來就包括整個五溝村行政區域,凡在五溝村界內的聚落、房舍、廟宇、河道等,本來就屬於聚落保存區的公告保存範圍內。只是文化局當初一直將聚落保存區的"眼光",關注在聚落建築等硬體空間上,而今同意將濕地劃設在聚落保存區的範圍內,也只是回歸最適切的法律認識而已。而回頭來看,文化局當初所提出「避免造成管轄範圍衝突」的說辭,不免讓人懷疑此話充滿了對於濕地保育形象上的政治算計。

更進一步探究,在工程召開跨部會協調會時,最有協調高度能夠站在聚落保存區的立場提供必要協助的主管機關 - 文建會(今文化部),徹頭徹尾沒有針對此事表達過任何具體意見,連僅僅是站在文化聚落保存立場的本位宣示都沒有,充分顯現出官僚自我保護的鴕鳥心態。

當濕地碰上阿朗壹-地方政治(人物)的邏輯

當五溝水濕地的保護正式對外拉開行動序幕的同時,也就是2011年的年底到2012年年初,當時台灣社會對於環境議題的焦點關注在屏東旭海至台東南田的台26線興建案,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阿朗壹古道是否能成功劃設自然保留區案。

台26線的開發單位為交通部,而阿朗壹古道自然保留區的劃設權責單位在屏東縣政府,因此環團大多與屏東縣政府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在2012年1月18日阿朗壹古道通過劃設自然保留區前,沒有讓五溝水濕地的爭議,正式的浮上檯面形成與屏東縣政府對立的局面,一切的行動都只在社區內部進行。

關鍵的角色在於屏東縣政府的態度,當開發的壓力來自於中央(交通部),從地方的權力邏輯上來看,如果有適當的政策工具(自然保留區),地方也有足夠的實力抗衡,劃設阿朗壹古道自然保留區一事才得以成形。相反的,當區域排水工程經費預算來自於中央(重建會),且是與縣長同黨籍的地方民代所爭取。在行政部門的巧手之下,此案透過解決永久屋基地排水問題的名義,讓經費可以由重建會支出,又能一併的處理區域排水的問題。

五溝水的濕地保育,在面對環保團體的行動兩難,與官方的政治考量下,屏東縣政府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思維邏輯。五溝水濕地保育與阿朗壹古道守護,形成了具有環境面及政治面消長關係的運動連動。而一向被視為關心環境保育、與民間NGO團體互動良好,擔任過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背景的曹啟鴻縣長,在面對此決策壓力時,也選擇了與地方壓力妥協,而犧牲了環境利益。
2012年1月18日,國內多個環保團體於屏東縣政府集結後,下午來到五溝水聲援保育溼地。隨後傳來消息,審查會議上確認阿朗壹通過成立自然保留區的劃設公告。
反思聚落保存區

五溝水濕地給了國內向來只注重建築物硬體(古蹟、歷史建築、聚落)的文資保存界一個很好的檢討案例,也提供給尚未完成立法的《濕地法》一個審視法條完備性的重要參考。

因為五溝水是一個座落在湧泉、水圳及濕地之上的一個人文生態聚落,是一個魚就悠游在聚落內湧泉,翠鳥就盤旋在聚落上空,白鼻心就攀爬在聚落伙房屋頂、電桿間的生態聚落,她打破了人為所劃設的生態區、聚落保存區、濕地區這樣的隔閡與概念。她給了《文資法》及《濕地法》在劃設保護範圍時,一個新的保護視野。

《文資法》是一部已經完成立法且實施多年具立法保障的現行法律,而《濕地法》還躺在立法院內等待三讀通過。一個已經受《文資法》保障的聚落保存區在面對這些遭遇與破壞時,我們想問問文化部門主管機關在哪裡? 為什麼《文資法》無法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或法律性的支持工具?
陽光、聚落、水圳 : 人與生態的自然平衡
五溝水的人文生態聚落,河溝內的湧泉與聚落是不會因為人為區域的劃分而切割,相反的將聚落與湧泉濕地切割對待,正突顯了對生態缺乏完整性認識及法令規章的不完備。
社區的公共氛圍:藍綠/鄉紳/世代差異所框限的公共性

一個只有5、600人的小村莊,因為歷來選舉的恩怨,有各自代表著藍(國民黨)、綠(民進黨)及無黨派色彩的各類團體。在社團行動上,有以社區唯一正統代表性自居的社區發展協會,有與公部門關係友善,以地方文史工作者為主的佳平溪文史協會,及主要擔負選舉動員凝聚地方支持者力量的土風舞協會,以及在村內唯一擁有資源設立辦公據點(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卻與社區內部因而產生溝通問題的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社區內部對此案的看法分歧且多元,河道旁的地主多主張盡快施工,以確保雨季來臨時不會造成土地崩塌財產流失;另有權益關係人關注河道工程治理線是否會切割到自家祖墳?更有在工程範圍以外,土地緊臨河道的地主,希望工程能擴大辦理,也有民眾希望可以將工程範圍外的溪溝、舊有駁坎,順道進行整理,以及各式各樣對工程的關心。

從五溝水被劃設為聚落保存區這件事可以窺知,此地在過去農業社會裡,是個以家族姓氏、鄉紳地主為主,家家戶戶都有錢興建傳統伙房建築,文風鼎盛的傳統地方社會。鄉紳於傳統社會中的角色特性,展現在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氛圍上所慣常的公共活動,主要在於地方廟宇興修或造橋鋪路的捐資募款上,對於現代國家資源的態度多傾向接受,無法擔負起更多的具現代意義的公共討論角色。而宗族做為村莊內重要的組織單位,講究的卻是倫理輩份的人倫關係。

五溝水同樣面臨人口外流的問題,本站的主要成員,則是村子裡少數幸運未外出、具知識能力,公(工)暇之餘有意願從事社區事務的中壯輩。然而在社區內資源分配問題、藍綠對立、倫理輩份及世代差異的種種條件下,以及上述來自官方刻意操作,所形塑出的對立分裂局面,致使這樣的差異在社區溝通的行動上形成困境。

中壯輩們的行動,也因為曾經成功的阻擋過農田水圳水泥化的工程(2010),而地方上長輩又有避免颱風災害,慣於將樹木剃光頭的習慣,村子裡少有超過2層樓高可遮陰的大樹(檳榔樹除外),水圳溝渠內的水草,常被居民視為影響水流的雜草,常常透過管道請求地方公所或甘願自費派怪手來清除~~~。這樣的差異,造成社區民眾與本站在行動理念上,有著微妙的緊張關係。
五溝水河道內的水草,常因民眾認為阻礙水流、環境髒亂,而請公所或自費僱用怪手下去"除草"。
一旦組織內出現有積極的行動者,對社區居民進行道德呼籲,卻又礙於溝通困境,除了偶而藉由抒發鄉愁情感表達關懷外,卻也無能為力。對於需要長期蹲點於工作站,需要長時間與社區磨合的社區工作者而言,還沒與潛在的合作對象取得互信或與反對者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時,無疑的,這種困境成了妨礙社區凝聚行動過程中最大的困境。(詳見:搞革命 挑戰水泥化治水思維)

未完待續 ~ ~ ~

社會運動的目的是什麼?抗爭還是對話? 本站對於說明會、公聽會上、濕地簡報時可能的攻防,初期因為沒經驗,沒有進行事先沙盤推演與訊息研判。即使後來開始學習擬訂行動策略,進行模擬研判,在實際的操作上也未必能如實的達成,致使許多突發狀況的發生。

兩年多來的抗爭、協調與妥協的過程中,本站確有錯判形勢、行動者也許也有錯置了行動,但公部門水利處的蠻橫、文化部門的旁觀、及營建署的便宜行事,所謂的行政專業、治水專業,不過就是公部門拿來嚇唬欺騙民眾的說辭而已。因此犧牲了環境、犧牲了湧泉、犧牲了濕地!

用一種寫弔祭文的心情,來為溼地平反。

沒有一個人或社區,是生來就懂得如何與國家對抗,要經歷無數次的碰撞挫折與經驗累積。在這樣的「結構-行動」中,本站才得以重新整軍出發,整理村民們失落的心情,用犧牲換取到日後持續在五溝水可以繼續推動這場社區運動、環境運動與社區行動的最大空間。本文也寫給願意關注台灣環境議題、關心公民社會發展及有志於將來投入社區經營的行動者,一個失敗經驗的對話。

社區內部能量的弱化,並不是社區內部本質性的問題,也不是社區內行動者的侷限。相反的這正好凸顯了台灣社會基層公民社會的薄弱,當面對來自國家力量的壓迫時,試問又有多少社區真正懂得從鄉民社會轉換到公民社會,所需要的能量與養分呢?

五溝水還需要你持續的關注與支持,工程最末端下游750公尺的生態敏感區還沒開始施工,這裡還是我們下一波保護濕地行動沒有放棄的地方~~~,期待與您一起寫完下一篇勝利的篇章。 (未完待續)
五溝水的湧泉,乾淨得像是在海裡浮潛般可以看見魚群覓食。
但願還有機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 ~ ~ 
(照片提供:林小珊)

參考閱讀:

農田水圳「控固力」 每年300公里!(廖靜蕙)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官員嘉言錄(葉日嘉)

從三贏到雙贏,誰輸了五溝水?(葉日嘉)

反對民粹治水 「五溝湧泉溼地」不容一錯再錯(鍾宛玲)

誰誤解了聚落保存區-在五溝水的故事(葉日嘉)

新故鄉動員令 - 第五十二站/屏東萬巒(黃奕瀠、謝錦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