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

阿姆呀! 空氣中彌漫著的氣味是鹹菜乾的香味,不是妳兒子的腳臭味,給我清新的未來,政黨票請投7號「綠黨」

ㄟ~~~好累,剛剛為了回信寫了三千多字
我今晚其實最想寫的是今天晚上我發生的事


話說我回到家,準備明天要去投票
坐在客廳看電視,看著「大將徐傍興」,我剛脫下我的涼鞋~~~
我媽就說:「拜託你去洗好嗎? 到歸屋間,你無鼻到哈?」

我猶疑了一下,想說應該不會吧,雖然我知道涼鞋穿久了是會~~~
我把我的抬起來聞了聞,也還好ㄚ,我平時也不會阿,
可我媽就一副很誇張的臉,
忽然間話鋒一轉,她問起我關於選舉的事情
要我告訴她,到底公投要不要投,政黨票在選啥?
我費了很大的功夫跟她說完之後,
她起身走向廚房,客廳的外邊就是廚房,她走著走著,不知道為什麼
走出了客廳門口之後,猛的回頭對我大聲喊叫,一副翻臉比翻書還快,還用手指著我說:「喊你去洗沒聽到嘿阿?到歸屋間,灶下就鼻ㄟ到~~~」

靠! 我想說不會這麼誇張吧~~~
明明剛剛講選舉還好好的,也不用這麼大反應,好像到透不過氣來一樣!
而且我堅信不是我的~~~,怎麼可能會在廚房這麼遠的地方這麼濃烈
我人在客廳ㄟ~~~,於是我很兇的回她:「哪有恁啦,哪可能喏?你恁譴,譴麼介!」

忽然間,我妹從廚房走進客廳
就在那個廚房與客廳的門口,她站了一下,用一種很美味的表情,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說道:「當!」
這時我還是堅持不可能是我的,我媽又走回了客廳
我站了起來,往廚房走去,在走到那個門口的時候,我用我媽剛剛罵我的那個表情
猛然回頭,也用手指指著她,告訴她:
! 幾? 拌飯吃使做得阿,明明係灶下有鹹菜乾,麼介我~~~」

是的,我們家外勞正在洗鹹菜乾,是我阿婆要她洗來悶豬肉的~~~
可我媽卻一直嫌我,我還因此上樓洗完之後再下來
鹹菜乾的味依然久久不散,我就問我媽:「係沒喏? 講等鹹菜乾,麼介嫌我恁臭!」
我媽用她那剛割完眼袋,眼袋上畫滿黑線的眼睛望著我,像極了卡通人物臉上的三條線,兩母子相視而笑結束了這段"衝突"。


在選舉的緊繃氣氛中,一定要這麼衝突,也一定要這麼爆笑才好笑~~~

2008年1月11日

民主就是不厭其煩的溝通與溝通

最近常被人問到何謂”單一選區”、”公投該不該投”?選舉紛亂,人心浮動,就讀政治系的我,想向大家說明這次選舉的重要性以及選的轉變,我相信一定還有很多人一頭霧水~~~,甚至我的大學同學,都還有人搞不清楚立委選舉跟公投的差別而混為一談!!!

因為我在苗栗社區大學待過,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擔任這種知識解放、知識下放的角色與任務~~~,我想花點時間與精力來做個說明,或許有人已經懂了,但倘若還有不懂的人,我希望我這篇文章至少可以讓你搞懂是怎麼一回事~~~。

這次選舉有一個重大的變革與兩項爭議,變革是,我們的選舉方式改成單一選區制;爭議是,公民投到底該不該投,以及前陣子吵的亂七八糟的一階段、階段的爭議

我想針對這三點為大家做個說明,好讓大家釐清這次選舉的迷霧。所謂的單一選區,是一種目前國際間大多是數民主國家所採用的選舉度,每個選區只當選一席,也就是最高者才能當選

在過去我們所實行的選中,每個選區可以有數名當選人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少數候選人走偏鋒,然後候選人只要獲得少數極端支持者的支持,就幾乎可以篤定當選。(這是個數學問題,不在此說明)

為了改善這個情況,單一選區似乎較為適合的選制,因為在只能當選一名的情況下,候選人的政治傾向、政治態度與行為,會向中間靠攏而趨於中庸也就是不容易走偏鋒,如此才能獲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求得勝選。

雖然同是單一選區度,在選與當選席次的計算上,

澳洲、德國及日本都有不同的計算方式,與台灣這次的計算方式也不同但沒人因此懷疑這些度的民主價值,這點在此暫不多討論。

單一選區的最大特色在於,這個選我們會拿到張選是立委候選人、一是政黨票,候選人跟往常一樣,就投給區域內你所支持的候選人, 至於政黨就投給妳所支持的政黨。這個政黨的重點是,這些政黨的全國總得數,將會決定這些政黨所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可以當選幾席,依據全國總得數的得比例進行席次的分配。不過,各政黨必須通過一定當選門檻的趴數,也就是政黨的全國的總得數必須超過門檻5%,才能取得分配不分區名單的資格。

不分區名單的設計,在台灣過去的選中也有,但是不是以政黨的形式計算。這次因為單一選區兩票的選改變,而採用政黨的形式計算。不分區名單的用意,就在於方便政黨提出保障弱勢、專業及突顯政黨立場的候選人,以吸引選民的支持。

至於公投案~~~個:一為第三案民進黨所提案的「討黨產」公投 ; 另一為第四案,國民黨所提案的「反貪腐」公投。我建議大家稍微看一下提案內容,不要僅依據上述「討黨產」、「反貪腐」就來決定你的態度與立場。

而所謂的第三案、第四案乃循序四年前總統大選項公投案的提案編號跟此次立委選舉單一選區的第一區域立委候選人及第二無關。因此,此次選舉,每個人總共可以領到四張選票,而先前所爭議的一階段?階段?領投方式!就是因為,這次選舉是立委選舉公投選舉種選舉合在一起選,爭議的內容即在於到底應該一次領完這四張,還是分次各領?

在學理上及法理上,這項選舉不應該被綁在一起進行領投作業因為這會造成在計算數上的誤差,也容易造成混亂~~~,更重要的重點是,這是依據個不同的法律所辦理的選務工作,不應該將選人與選事產生不當的聯結,以至於影響了選舉結果。

但目前中選會已形成決議,投錯匭的依然算是有效

且可以在”一次”進出投開所的原則下進行領投作業,因此,公投領取與否,端看個人意願~~~。

(以上,是說明 ; 以下,是我個人看法)

單一選區在政治學者的研究中發現,這樣的選容易造成穩定的制,也就是會形成有個皆具有執政實力的主要政黨,在台灣,應該就是國民黨及民進黨,藍綠大黨~~~。如此之下,少數黨的聲音及弱勢群體的代表將被稀釋,所以政黨將是平衡此缺陷的補救方式。

在此,我想向各位拉個,在政黨部份,請您投給除了國民黨、民進黨以外的第三勢力政黨,如第三社會黨、紅黨、台聯、綠黨、新黨等,而我個人將會把投給綠黨。

因為綠黨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國際性環保政黨,綠黨在歐洲早已經是具普遍知名度的國際性政黨,這些小黨的全國總得數,必須超過5%的門檻,才能取得分配不分區立委當選名單的資格,所以,我建議將選投給第三勢力的這些小黨,以達到平衡及表達弱勢聲音的力量如果你還不知道你的政黨該投給哪個政黨,請接受我對你的拉與推薦,將政黨的投給7號綠黨。

至於個公投提案,我認為投贊成或反對,都是ok的,投贊成的理由是,這案都是應該做的
投反對的理由是,這案不需要透過公投來進行。

第三案是針對不當黨產的處理,這確實是台灣現階段民主化遇到瓶頸的關鍵,應該處理 ; 至於第四案反貪腐,詳細看公投提案內容 (很可惜國民黨最後自己收手),這比較像是要確立台灣未來走向三權分立的政府體增加立法院在調查權上的職權,過去這屬於監察院的業務,未來台灣如要走向三權分立的衡政治,這是必要的路。

因此,此公投案不論你要投贊成或反對,都是有理由的~~~,不過我建議大家可以投反對,一來表達我們不是沒意見,也達到投公投的公民權利,更表達了對這項無聊提案的angry vote(中文的適當翻譯,應該翻成杜爛!)。千萬不要不領,因為不領和有意義的投反對票,在政治分析的解釋上,是有不同的~~~,所以我建議你以投反對的方式表達不滿。

有關不分區立委,各政黨所推荐名單部份,雅虎奇摩網站做了一個很棒的整理,也有針對選的改變畫了漫畫版的介紹,推薦大家上網閱覽另外,我一位朋友在她的部落格整理了這次選舉的懶人包,有很多資訊可以上網看到,也推薦給各位,也幫我朋友的部落格衝衝人氣。有時間,還可以看一下你們家的選舉公報

以上,拉里拉雜說了一堆,希望大家看得懂,我想民主就是不厭其煩的溝通與溝通~~~,有問題的歡迎來問我,我一定盡我所能、所知的來回答你。政治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越多人懂政治、政治人物越不敢亂來。這是我的想法。

拜請三官大帝、義民爺爺、土地伯公,祈求

風調雨順,有!

國泰民安,有!

安居樂業,有!

豐衣足食,有!

六畜興旺,有!

聖筊【)

2008年1月4日

客家運動20年後

本文感謝小香菇(林映汝)、介修讓我沾光

林映汝 師大歷史所研究生

劉介修 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中國時報 2008.01.04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客家鄉親齊步踩在街頭,一場「還我母語」的客家運動正式揭開。如今二十年過去,隨著客委會成立、客家電視臺開播、各大學客家相關系所相繼開設,當年客家運動的訴求彷彿一一都實現了,客家運動儼然獲得了社會上許多的資源和支持。然而,「客家運動」作為一股社會與文化運動的力量,卻陷入了當代族群政治的陷阱當中,面臨了困境和挑戰。  客家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是台灣客家的本土化運動。當年客家運動所強調的,正是要拋棄長期以來台灣客家的「中原認同」,找回「臺灣認同」,然後面對自身在語言和文化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要積極尋求管道,取得在政治上發聲的權力。因此,這個運動不僅是客家人自己的本土化運動,也是解嚴之後臺灣本土化運動的一環。
 

客家運動二十年之後,藍綠兩大陣營,在族群選票的考量下,紛紛將客家族群視為左右選情的關鍵少數,於是政治人物的口號成了客家人最好的春藥,端出「有牛肉」的客家政策也被視為是最好的催票手段。客家運動失去了自主性,只淪為被政客發起族群動員下的「運動客家」。  


在客家議題與政治過度結合的結構下,客家界把運動方向轉入客家人獲得多少預算、「義民」是否被汙名化、客家文物館算不算「蚊子館」等問題上。結果,批評客家政策的人,被輕易地冠上歧視客家族群的帽子;客家人是弱勢族群,成為爭取更多預算的有力說法。動員客家族群不投票給某政黨或某候選人的號召,則是這整套說法背後最具威脅性與破壞力的殺手?。  


另一方面,這種屬於一九八○年代末的對抗式話語,再也無法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因為成長在解嚴後的一代,大部分已經感受不到當年威權政府對客家語言和文化的壓抑,四大族群的分類,在流著不同族群血液的年輕人身上,也已經失去意義。因此今日台灣客家運動中,後生人的缺席,或者「退席」:客家運動沒有新血,大學裡頭的客家社團一個個面臨存亡考驗。  


各級政府在「客家」成為奪取選票的廉價「政治正確」之際,當年那一股由下而上,由民間社團所主導的客家運動,現在則逐漸演變成,由上而下,由客家(事務)委員會所指導的「運動客家」。然後,在那些大型活動風風光光舉辦完之後,所謂的多元文化,並沒有真正融入臺灣民眾的生活之中。而且,這些活動的主軸,通常只是抽取某一個簡單而固定的客家意象,並沒有真正觸及文化內部的多元和差異,因此,客家人在努力打破外界刻版印象的同時,也在建立某一些刻版印象。最後,這些活動所留下的最大意義,就是成為政治人物在選舉時拿來炫耀的政績。  


過去客家運動對抗的是威權與「中原認同」的謊言和恐懼,人民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新的本土認同無法建構;現在看起來「民主」了,或者 「多元文化」也獲得了尊重。然而,新的謊言和恐懼誕生了,族群政治的圈套造成了不同歷史記憶的相互怨恨與排除。我們唯有掙脫這個圈套,不再把關注的焦點, 放在政治人物所挑起的口水之爭;唯有在民眾的社區生活中,重拾真正屬於「庶民」的歷史記憶,客家運動作為一股本土文化運動,也才能重新建構更為多元與豐富的台灣認同。  


當前的困境揭示著「還我母語」運動邁向二十周年之際,台灣客家運動亟需追尋或重新找到更為進步的意涵。台灣客家運動應該自許,帶頭走出台灣當今族群政治的虛假陷阱,開啟下一個二十年真正屬於台灣人民的文化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