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世事總無常,對人要更好(趴兔)_紅豆湯篇

自從昨天寫了一封信給很多,問候了一下大家之後,給我回信~~~,回報了消息說結婚了,不告而別去了莫里斯本,邀我去田裡拔蘿蔔,吃蘿蔔吃到死~~~,也有我寬心,因為他活得的,而且短期內不會用紅包炸彈炸我。

當然也有幾個真的久沒見面、也沒聯絡的,在這時候聯絡上了~~~,但不幸的,我還是聽到有面臨著跟我一樣的心境,老實說,其實我心情還好,因為面死亡的心境是可以學會怎麼控制的,尤其是自己越來越發現生命的脆弱時。

今年暑假每每看到有淹死、溺死的新聞,我都會特別心有所感,漸漸的,其實開始可以學會面死亡,當然心情還是不免會受到影響~~~。

昨天,除了傳來噩耗,我還因為騎著車,在一個巷口轉彎處,因為來不及煞車而輾到一陀狗屎~~~。我想我應該去買大樂透,經過今天一個上午的徵詢,我找了幾個msn上的朋友,一提供一個號碼 ; 4 , 23 , 25 , 26 , 27 , 46這是六個,分別在不同的情況下,沒經過串證所挑出來的號碼。

然後再加買兩組電腦選號以及另一組是我每次只有簽,我就必簽的一組自選號碼,共四組,花了我200塊錢
這四組中,我的自選號碼這次中了三碼,像是200塊獎金吧!世事總無常,好,也當做是感謝,200塊獎金六個分,大概一一碗紅豆湯吧!

下次看到我,這六個記得找我紅豆湯一碗,我會記得的~~~。為了保護當事安全與紅豆湯的新鮮感,請容我不說出這六個是誰~~~

96年11月20日

096000093

大樂透中獎號碼

01,16,17,20,22,42

特別號29

2007年11月20日

世事總無常,對人要更好

大家


也許有些,我們已經久沒有見面,語露也很久噴不出來~~~

但是今天很愁~~~,一位研究所時認識的學弟,是位大哥,在今天中午因為胃食道癌過世

上週三我才去醫院看過他,本以為應該還撐得住的,誰知道中午就傳來噩耗!


用這麼悲的消息開頭,實在很不意思

只是突然想到說:「世事總無常,

才會想說寫封信問候問候大家,!

接近歲末年終,找個機會也該去看看大家

讓我騙吃騙喝一頓

世事總無常,

拒絕我~~~

?

2007年11月1日

那一年夏日午後之後~~

尤記得,我第一篇投稿到《客家雜誌》的 文章,是在七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那年暑假,我獨自拿著傻瓜相機,於每個炎炎的夏日、颱風過後、黃昏日落,我開始拍攝起家鄉附近,許多個景點與亂七八糟的 事物。拍著拍著,也漸漸拍出了主題,可以將所拍出的相片串連成一個個的故事,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我原本想繼續完成我未完的旅程,不料突 遇一場午後雷陣雨,敲醒了我的腦袋,就在轟隆一聲巨響後,我突然腦子裡浮現了很多想法,許多關於那些日子拍了這麼多照片後的心得,為了避雨,也為了盡快的 留住這些美麗的瞬間,我很快的回到家把心得打成文字。然後很臭屁的投稿到縣長信箱、投稿到客家雜誌。圍繞著新竹縣許多地方發展問題而寫,文章完成那一刻,正好聽到新聞報導傳來,高屏大橋垮了的消息,再次看了看自己的文章,「水」正是我文章所圍繞的重點之ㄧ。

這一年,我卸任文化大學客家社社長,自 從寫了文章獲得刊載之後,我開始有機會思索自己,過去玩客家社團,留下了哪些東西?我發現,學生客家社團的經營不應該閉門造車的在自己的校園內熱鬧,應該 有絕對的義務與責任要與社會上的真實世界有所互動,否則將難以說服自己在校園內玩學生客家社團的必要性與目的。就是基於這樣的念頭,我開始嘗試寫些文章, 藉此介入許多與客家相關的公共議題討論,客家雜誌就成為了我很重要的投稿對象。

早在我之前,文化客家社早期的學長姐, 就曾經分工完成過一篇報導,將社團活動分成幾個重要的單元,然後每個單元由一位負責人負責撰述與介紹該活動的內容與性質,最後完成了兩篇上下集約十來頁的 全文。這篇報導對文化客家社而言,一來是留下了紀錄,更重要的是,他保有了社團的開放性,與外界產生溝通的機會,透過雜誌,讀者可以認識到學生客家社團在 做些什麼、解答了一些人對於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疑惑。

到底寫了這麼多東西,對於客家雜誌、客 家雜誌社本身的想像,是否有所期待?記得我加入社團時,帶了一本客家雜誌第一期的創刊號,作為「館藏」。為什麼我會有客家雜誌早期的期刊?我想是因為早期 的《客家雜誌》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性與前瞻性,可是後期客家雜誌在編輯的風格與印刷的美感,甚至議題的掌握度上,都出現了疲態,長期仰賴品質不一、不穩定的 稿件來源。迫於人情與壓力,甚至刊載政治人物的書函與信箋、又轉載有學者寫的專業論文,致使客家雜誌產生令人迷惑的眩目感。

這些問題,都來自於客家雜誌社一個最基 礎的問題,就是經營團隊的專業性、以及客家雜誌社的制度健全與否,客家雜誌社的社長、發行人與經理都對此有責任做一個全面性的整頓。再來就是雜誌社記者惑 撰稿人與數位化腳步的缺乏問題。客家雜誌社長期以來所仰賴的稿件來源,易成為少數人抒發「政見」的管道,雜誌社又未能有自己的記者、撰稿人進行報導與評 論,所以雜誌社的文章風格難以建立,又數位化的腳步落後,二十年來的經營,至今尚未能將各期的雜誌目錄上網供檢索,更遑論各篇章的下載。這對於所有有志於 從事客家研究者,無疑的是個震撼,因為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生,都到過客家雜誌社,擠在窄小走道間,翻閱層層推疊的各期雜誌,只為了不想錯過任何一篇,與自己 研究主題相關或有興趣的文章。

我也曾經鼓勵客家社後期的學弟妹們嘗試提筆撰述,將自己在社團所做的事,與外界有所溝通,唯可惜未能完成。今天,雜誌社再次開啟了這樣的專欄,我們也找了一群不錯的寫手,進行為期八個月的撰述~~~,我們有絕對的雄心壯志,願意與客家界的前輩進行溝通,不會說客語的問題,不應該由我們來承擔這個罪責,也千萬別就此以為我們不關心客家,我們只是透過了我們自己的方式找到我們所想認識的客家。

不諱言的!透過掌握發言的權利,我們要嘗試展開另一階段的客家運動,且拭目以待~~~


本文同步刊登於客家雜誌第209期